棉花-国民的基本保障,在市场经济的市场上,它的出路如何?去年的棉花今年尤在,今年的棉花种,还是不种?眼下正是春耕春播的大忙时节,一些棉花主产区的棉农还在踌躇犹豫着。由于去年以来棉花价格较低,行情相当低迷,许多农民的棉花至今未卖,以致棉农种植棉花的积极性普遍降低,不少棉农甚至表示要转向种植水稻、黄豆等。但也有人指出,很多棉农抛弃熟悉的棉花生产,盲目改种水稻和黄豆、玉米、芝麻等杂粮和经济作物,一哄而上,可能导致再次遭受损失。而棉花生产的大起大落,zui终可能影响整个棉纺织行业的平稳发展。如何解决当前的“种棉冷”,重振棉农的植棉信心?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棉花协会秘书长高芳。
谈起当前的棉花生产,她认为有利条件在增多。今年以来,棉花生产所用的主要农药综合价格为428元/件,比去年下降6.3%;主要肥料从6700元/吨高位下降了15%。在农资价格下行区间,是扶持发展棉花生产的良好时机。
特别是,棉花种植面积虽有可能出现过大波动,但国家的产业政策丝毫没有放松对棉花产业的扶持和引导。今年的“一号文件”和国务院《纺织业振兴规划》对棉花生产利好因素较多,包括纺织服装产业振兴规划、良种棉补贴全覆盖、国家储备、启动长江和黄淮海基地建设等,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棉花产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也将有所缓解。
我国棉花产业的宏观基本面是好的。综合分析棉花消费市场,呈现“三个不会变”的态势,需求基数很大。即:即使棉纱产量零或负增长,但产能基数很大,国内棉花产不足需的局面短期内不会变。即使纺织服装出口回落或负增长,但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市场的份额短期内不会改变。同时,内需增速大于出口增速,今年一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内销态势良好,国内消费*占六成以上的格局也不会改变。
从中大体可以观测到未来的棉花市场价格走势,高芳认为:棉价暴跌,可能性不大,在国家收储政策的强力推进下,财政投入巨资收储棉花,并规定了收储企业给农民结算的收购zui低保护价,这一宏观调控措施救市有力,从政策出台至今效果已逐渐显现。特别是去年12月以来,棉价止跌企稳逐步回升,植棉农民减少了损失。而振兴纺织工业规划的政策出台,更使得业界的信心有所恢复。从行业现状看,国家众多刺激拉动经济的举措正在一步一步实施,棉花作为我国重要商品,国家有应急预案,价格再度出现大幅下挫是不大可能的。
棉价暴涨,亦无支撑。国家调高纺织产品的出口退税,美棉等国外棉花和国内棉花种植面积的双减对棉价上行都带来长期利好。但眼下市场恢复需要时间,国内外的纺织品市场还没有真正回暖,用棉量不会出现陡升。虽然近期棉价持续上涨,但棉纱、棉布、服装等后道产品尚无起色,况且棉价较低,即使不进口棉花,低廉的国外棉纱也会进来冲击国内市场。
当前,国家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有日趋完善的调控手段。为保市场稳定,防止棉价出现暴涨暴跌,有关部门已经准备了相关预案。如果价格出现异动,无论是暴涨或是暴跌,国家都有灵活机动的调控措施。未来棉花市场的价格会以稳定为主旋律。
许多有眼光的棉农正是看到了这些良好预期,给棉花生产带来了活力。如湖北省潜江市熊口镇的一位农民说:“国家政策这么明确,今年又提高了棉种补贴标准,我们没有理由丧失信心。逢俏不赶,逢滞不丢,这是古训。今年种了100亩满幅小麦,然后将全部种上麦后棉。”棉花,该种的还是得种。
我国是棉花消费大国,稳定植棉面积至关重要。为保障棉花产业健康发展,高芳说,协会正积极配合政府加强引导。一是迅速发布生产、销售等方面的信息,稳定棉农情绪,提高生产积极性。二是建议政府综合考虑粮棉比价、棉农基本收益、内外棉差价、纺织企业承受能力、流通企业合理利润空间等因素,从产业可持续发展角度,在收储政策、进口配额等方面,建立长效、灵活、积极的宏观调控机制。三是需要尽快建立棉农目标价格补贴机制,通过对棉农直接进行财政补贴来保护棉农利益。实施棉基地建设工程,增加主产棉区的信贷投入。四是积极扶持棉花加工企业、纺织企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壮大,为棉农售棉畅通渠道。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在总面积调减的情况下,通过保单产来确保棉花总产稳定也是十分必要的。
zui近5年粮食连续丰收,棉花也连续5年丰收,出现粮增棉增,粮棉同步增长的良好局面,十分难得。高芳说,尽管取得双丰收要素很多,但现行种植业结构的合理布局也是一个重要的要素。历史经验证明,保持合理的粮棉比价关系,在面积布局上保粮稳棉,提高单产,则粮棉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