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地作业质量检测方法
A 1 范围
适用于铧式犁平翻作业(带合墒器)的质量检测。
A 2 检测工具
lm木直尺,50cm钢板尺,20m皮尺,2 m卷尺。
A 3 检测方法
A3.1 耕深
a)作业中检查。在地块内沿对角线在不同耕幅随机取10点,每点测3个沟墙高度,再减去1~2cm即为实际深度,求平均值。
b)作业后检查。在地块内沿对角线方向取5点,每点沿耕向垂直方向测3个耕深。方法是将木直尺平放在耕过的地面上,作为测量基准,用钢板尺插入土中犁底层,测量其深度,求出平均值。在无雨情况下减去10%,降中雨以上雨量减去20%为实际耕深。
A3.2 耕深一致性
a)在全地块工作完毕后进行检查。
b)20hm2(公顷)以下地块采3点,20hm2以上地块采4~5点,每点沿耕向方向测5个耕深。
c)计算出耕深不一致(指小于计划耕深的数据)的百分率。耕深不一致≤5%时为合格。
A3.3 翻垡与覆盖率
翻垡检查:
在作业中或作业后随机检查2个行程,测量立垡回垡面积。按公式计算百分率:
F=×100%
式中:F一立垡、回垡率,%;
S一立垡、回垡面积,m2;
A一测点面积,m2。
覆盖率检查:用目测方法评估,根茬杂草覆盖率>90%为合格。
A3.4 地面平整度
在地块内随机采3点,沿耕向垂直方向在已耕地10m宽地面上,超出地表与地面平行拉直测线作为测量基准,每隔lm宽测量基准线至地面的垂直距离,求其极差,即所测数据中zui大和zui小值的差。
A2.5 开闭垄
a)采点,每20hm2面积地块采3点,从地块一侧依次向另一测距地头50m处采点。
b)开垄检查,在开垄垂直方向放一直尺作为测量基准,测其宽度和深度,求平均值。
c)闭垄检查,剖开闭垄剖面,将直尺放置于地面作为测量基准,测出闭垄高度,求平均值。
深松作业质量检测方法
B 1 范围
适用于全面深松作业的质量检测。
B 2 检测工具
1m木直尺,50cm钢板尺。
B 3 检测方法
B3.1 深松
在地块内沿对角线随机采3~5点,每点测3个深松沟。方法是剖开耕层以自然地面为基准,测其耕深和沟宽,求平均值。并在所测数值中以计划深度为基准计算其深度误差值。
B3.2 行距
在作业地块内随机采2~3点,每点测2个耕幅,有垄地块垄台深松或垄沟深松测各垄对应垄台、垄沟距离。全面深松测各深松沟距离。
B3.3 深松沟
结合对深度的检查测量,测深松沟上部和下部的宽度。
B3.4 分层作业
结合作业测量*层松土深度和第二层松土深度。
耙地、耙茬、旋耕作业质量检测方法
C 1 范围
适用于耙茬、旋耕和耙地的作业质量检测。
C 2 检测工具
2 m卷尺,1 m木直尺。
C 3 检测方法
C3.1 耕深
a)采点,在地块内沿对角线随机取3~5点。
b)作业中检查。机组在测点处停车,测量地面至耙片中心距离,计算出耙深。耙深=耙片半径一地面至耙片中心距离(cm)。旋耕作业检查旋耕刀的入土深度。
c)作业后检查。每点取O.5m2(50×100cm),除掉耕层土壤,以地面为基准,测量深度求平均值。
C3.2 碎土程度
在地块内沿对角线取3点,每点测1m2,取出耕层表土中的土块,测量较大土块的zui大外形尺寸。
C3.3 地面平整
按本标准附录A3.4执行。
C3.4 根茬细碎
每点取lm2,拣出较长茬段进行测量计算。
起垄作业质量检测方法
D 1 范围
适用于平翻地起垄和垄翻深松起垄作业的贯量检测。
D 2 检测工具
2 m卷尺,100m测绳,50cm钢板尺,20m皮尺。
D 3 检测方法
D3.1 垄向直线度
在地块内随机选取3~5点,每点测一垄100m长,在垄台中心拉直测绳作为测量基准,每隔20m测垄台中心与基准线的距离,求出误差平均值。
D3.2 垄距误差
a)在地块内随机取3~5点,每点测2个耕幅中各垄距离;
b)在各垄台中心插上标记,测各垄距离;
c)求各垄距与标准垄距之差。
即:垄距误差=实测垄距(cm)-标准垄距(cm)
d)结合垄误差。测量结合垄台中心至左右垄台中心距离被2除,即是结合垄的实际尺寸,与标准垄距相比计算出结合垄距误差。
D3.3 垄体一致
结合本项D3.2采点,取相邻5垄,按横垄方向沿垄台面拉直皮尺作为测量基准,从基准下量至垄沟底部,即为垄高,求平均值。
镇压作业质量检测方法
E 1 范围
适用于播前播后平整地镇压和垄上镇压作业的质量检测。
E 2 检测方法
E2.1 土壤紧实度
在压后的地块内随机取3点,每点取距地表7~10cm处土样,测其土壤容重。
E2.2 无重漏压
重压检查。在地块内随机取3~5点,测其相邻的重压宽度。
漏压检查。目测方法,按实际发现漏压面积进行涮量。如是播后镇压,发现有漏压即为不合格。
播种深施肥作业质量检测方法
F 1 范围
适用于精密播种、穴播(簇播)和条播及其深施肥的作业质量检测。
F 2 检测工具
100m测绳,50cm钢板尺,20m皮尺,2 m卷尺,弹簧称,计算器。
F 3 检测方法
F3.1 播向直线度
在地块内随机选2点,每点沿播行测100m长,从两端点垄台中心拉直测绳,作为测量基准,每隔20m距离测量基准至垄台中心的距离,计算出平均直线度误差。
F3.2 行距误差
在地块内随机选2个播幅,找出各行中心线,以苗带中心为基准测量各垄间距离,求出行距误差和结合行误差。
F3.3 播量准确性
a)定量加种加肥核对法。
播种量田问校正。先在种箱内加入不少于容积l/4的种子,并将表面刮平,在种子与种箱接触处做出标记。按下列公式计算播种机在田间作业一个单程或一个往复时的播量。计算公式如下:
q=
式中:q一一个单程或往复播量,kg;
Q一公顷播量,kg/hm2;
B一工作幅宽度,m;
L一一个单程距离,m。
然后将计算出的种子播量加入种箱内并刮平,经试播完1个单程或1个往复后,观察种子表面是否与箱内所做标记相符,低于或高于标记时,应重新按上述方法试验,直至合乎要求为止。
播量校正后,固定好播量调节杆,量出一个排种轮工作面长度,作为标准,在作业中定期检查标准排种轮工作面长度。
b)种粒核对法。每次随机采样3~5点,每点检查2行,小麦为1 m长,大豆为2 m长,玉米为3m长距离。
播量准确性
检查测量计算方法。
米间粒数法。作业中将开沟器和覆土环抬起或输种管从开沟器中抽出,使种子直接落于地面。检查每米长度内种子粒数,与计划相比之差。每次随机检查3~5点,按公式计算:
C= b
式中:C一计划米问粒数;
Q一计划播种量,kg/hm2;
m一行距,cm;
G一千粒重,g;
b一净度,%。
c)地块核对法。播完一个地块后(一个小区),根据实际面积的实播种肥量计算出实播误差。
P=
式中。P一播种(肥)误差,%;
Q一计划播种(肥)量,kg/hm2;
Q1一实际播种(肥)量,kg/hm2。
F3.4 播深
沿地块对角线取3~5点,每点1m长,刮去覆盖土壤露出种子(肥料),以地表为基准测量种(肥料)至基准距离,求出平均播深及各行播深误差。
F3.5 断条
a)在地块内对角线采3点;条播小麦、大豆、高梁、谷子、玉米分别取相邻2行50m长。
b)测量株距,分别超过如上作物计划株距的10cm、20cm、15cm、8cm、15cm为断条。
地膜覆盖作业质量检测方法
G 1 范围
适用于播前和播后地膜覆盖作业的质量检测。
G 2 检测工具
50m测绳,50cm钢板尺,2 m卷尺。
G 3 检测方法
G3.1 采光面宽度
a)在2个行程内,每行程随机取lO点,共20点,测量实际采光面宽度。
b)计算方法。将实测20个点中采光面宽度≥计划要求的点数与总测点相比,求百分数。
G3.2 采光面机械破损程度
a)采点:在30m长作业面测量其采光面宽度平均值,并在一作业面上测量机械破损部位的破损口长度。
b)计算单位采光面内机械破损部位的破损口长度。公式如下:
式中:E一采光面机械破损程度,cm/m2;
b一测区内采光面宽度平均值,m;
L一测区内机械破损口长度之和,cm。
G3.3 膜边覆土宽度厚度
结合采光面采点检查。测量各覆膜行两侧膜边的覆土厚度和覆土宽度。
中耕作业质量检测方法
H 1 范围
适用于中耕除草、培土作业的质量检测。
H 2 检测工具
1 m木直尺、50cm钢板尺、20m皮尺。
H 3 检测方法
H3.1 耕深与培土高度
a)在作业地块内,随机选2点,未耕前在1.3.5垄沟、垄台作出标记。
b)在被测垄沟相邻的2垄台上放置木直尺,以其下平面为测量基准,用钢板尺测至垄沟的距离尺寸h1。
c)作业后在原标记处剖开垄沟中暄土露出犁底层,用b方法测出至犁底层的距离h2;计算出垄沟的耕深h(h=h 2一h 1)和各垄耕深的误差。
d)结合检测耕深,测量培土至作物的部位。
H3.2 坐犁土厚度
a)结合耕深的检查进行采点。
b)将垄沟暄土覆平,用钢板尺插至沟底,测量暄土享度,即为坐犁土厚度。
H3.3 伤苗率
a)作业地块内随机选2点,每点取3垄。玉米20m长,大豆、高梁10m长,谷子3m长。并在测量的两端插上标记。
b)检测点上的作物苗数并记录。
c)作业后检查测点的伤苗数,并求出伤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