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农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30年,我国要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建设高标准农田,就是要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农田。如果按1亩高标准农田1000斤产量来计算,12亿亩就能稳定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这约占当前粮食总产量的90%,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极其重要作用。
《规划》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分成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等7个区域,提出各分区建设重点和分省建设目标。
《规划》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系统、全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依据和规范性要求。对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分7大区域明确了建设重点,提出到2025年累计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1.05亿亩、2030年累计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35年,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
高标准农田的定义是: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jiu基本农田的耕地。简单来说,就是建设“田成方、土成型、渠道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容主要分为田间基础设施工程、地力建设工程、科技支撑工程:
①田间基础设施工程主要包括田网、渠网、路网、电网等建设,这样可以提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农田排灌能力和农机作业能力。
②地力建设工程是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建设,实施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等,这样可以提高农田基础地力和农业生产能力。
③科技支撑工程是集成包含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施肥 、生长环境智能化监测、生产管理信息化农业物联网技术。从而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提高现代农业科技应用能力。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方案
1、耕地质量监测与保护提升
耕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业发展之要,粮食安全之基,农民立命之本。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划要求,在耕地质量监测板块建设了气象监测系统、土壤监测系统、作物生长监测系统,配备了气象监测站、土壤多参数监测站、移动式作物生长监测站、土壤紧实度测量仪、土壤墒情速测仪土壤样品采集设备,采集土壤、气象环境数据,结合作物长势,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智能硬件设备,检测盐碱土壤和酸化土壤,同时配合耕地质量保护系统和土壤墒情监测平台,实现对土壤数据的实时统计和分析;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土壤养分平衡,提高耕地质量水平,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2、高效节水灌溉
高效节水灌溉是对除土渠输水和地表漫灌之外所有输、灌水方式的统称。通过科学规划建设高标农田的田间灌溉节水工程,建设智能机井灌溉系统和水肥一体化系统,对水资源数据,用水情况,灌溉情况等进行科学管理。
系统配备墒情监测设备、水肥一体机,可根据监测的土壤水分、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设置不同的程序,进行对应作物的、周期性、有计划的水肥轮灌。既能节省农事成本,还能帮助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与质量,进而增加经济效益。
3、绿色防控
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农业生产的高效性与便利性固然重要,但是生态友好、农田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容忽视。根据因害设防原则,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合理布局,在高标农田区域内布置农田天眼、无人机进行绿色防治、灾情监控、统防统治,运用理化诱控技术和科技手段相结合,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以“防灾减损、提质增效、保障安全"为目标,扎实做好病虫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指导公共服务,加快推进专业化防治和绿色防控,控制病虫危害,大幅度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作物药物残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生产安全。
4、数据平台建设
数据平台可提供土壤墒情监测、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病虫害监测、灾情苗情监测、气象环境监测等平台,多种平台,可单独查看,也可在数据中心进行联动分析。数据中心就像是人的“大脑",田间的物联网设施通过数据中心串接起来。高标准农田,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护。在国家政策基础上,深入发挥了自身数字农业建设优势,提出“1+1+N"的高标农田建设方案,打造了集“土壤健康、高效节水、绿色农田、环境生态"于一体的高标农田数字化决策综合平台,提高了高标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抵抗自然能力。其中,所有的应用平台都是围绕着唯yi的农业大数据中心进行运作,为其提供精确详细的数据支撑。而通过数字化决策平台,就可以直观展示农田的灌溉情况、耕地面积、设备分布情况及环境监测等数据信息。
当然,要想实现这些数字化应用为人所用,最重要的还是发挥科技力量,提供社会化服务。利用智能农机监管系统、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专家系统、知识库等手段可以实现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资源共享的高标准农田。
托普云农自主研发了土壤环境传感设备与集成化装置,满足对土壤多种物理性质的实时检测与长期监测需求。围绕高标准农田、耕地保护、黑土地保护、土壤墒情监控等行业需求,托普以“监测点+大数据平台"的综合解决方案,通过监测点长期监测与云端实时分析,为我国全域高精度数字土壤数据库建成提供硬件支撑与数据服务。
耕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我们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提出是十分必要的。按照一号文件规划,到2022年,全国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80%。
为提高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农田建设管理司提出,要做到数量和质量并重,要聚焦永jiu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粮食生产主产区等重点区域,一步步优化布局,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时至今日,高标准农田已成为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2021年的一号文件提出,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健全管护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中yang和地方共同加大粮食主产区农田建设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时期,人们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压力日益增加。而因为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等,迫切需要下大力气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农田。